2013【中国茶业博览会】 茗汇茶都,展迎天下

2013年6月27日至30日,由浙江省商务厅与浙江省供销社联合社主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微茶楼文化发展协会协办的‘2013年中国茶业博览会’将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开展。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史脉悠远,人文荟萃,灵动的山水不但让它孕育出了独特的龙井文化,更让它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接受并推动着其他茶类的发展。 2013年中国茶业博览会以‘茗汇茶都,展迎天下’为主题,将以品牌战略高度发展的眼光推动杭州‘茶都’的品牌影响力,辐射江浙沪各大茶业市场。推广茶文化、展示茶产品、促进茶交易,同时以会聚友,帮助茶叶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拓展江浙沪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一届影响力最为广泛的茶产业、茶文化的权威盛会,并把本次中国茶业博览会培育成为杭州这座拥有丰富旅游产业和悠久茶文化的标志性茶事,以独特的形式、风格和张力来体现中国茶文化。 本次活动不但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吸引了众多茶叶厂商、创意茶器、茶工艺品、冲泡水源、茶叶包装厂家、茶设计文化机构等等茶相关企业的加盟,为钟情于臻品茶叶、茶器收藏的雅士和茶叶经销商创造了一个交流合作平台。 届时,在展会现场将举行各种活动,让市民们亲身体验,参与其中。在‘全民茶艺公开赛’的决赛现场,市民们能欣赏到由专业茶艺师带来的优美茶艺表演;而在‘茶席设计展’中,市民们能了解到茶的‘形’之美、‘器’之美与‘意’之美,在与设计者的互动交流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2013中国(杭州)茶业博览会:和平国际会展中心T5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查看详情

2013/05/16

福建省工商联领导考察武夷星茶业公司

4月19日,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玲率省工商联机关及闽商报社有关同志赴武夷山市调研考察,与南平各县(市、区)工商联负责人进行交流,实地考察武夷山市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南平市工商联党委书记杨新仪、副书记吴传桂等陪同调研考察。 在与南平各县(市、区)工商联书记、主席进行座谈交流后,王玲对工商联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一要以搭建平台,服务企业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助推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履行好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创新工作,出亮点,出特色。三要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重点突出‘三抓’,即抓学习、抓干部的培养教育、抓会员的发展,尤其是要把那些经济上有实力,在地区和本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热心工商联事业的非公企业和企业家吸收入会,增强工商联的影响力。四要加强各县、市工商联的组织联系,不断交流与沟通,促进发展,使工商联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闽北日报)

查看详情

2013/05/01

农村强大了国家才更好 ——访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转)

建议对农业企业引进普通专业人才制定针对性的、具有较强吸引性的常态化激励政策,比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外来人才在农业企业附近的中小城市落户;出台外来人才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出台对农业企业的大学生和相关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等等。营造一种‘建设哪里就是哪里的主人’的氛围,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招贤纳才。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共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新量化目标。  有目标,当然也有手段和路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创新驱动’作为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提出了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平等’的不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理论,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化同步’的新观点,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些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词汇。  在来自农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何一心看来,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收入倍增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核心在农业。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十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目标,以及十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都是很好的证明。  何一心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我们的农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客观因素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大力推动进一步改革,以解放农业生产力。  ‘我国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在改革开放进入另一个关键节点时,到了统筹解决农业现代化一揽子问题的时候了。’何一心说。  ■■观点  搞好农业现代化  加速推动城镇化  何一心认为,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并不是平行的并列关系,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直以来,我们靠农村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为工业现代化提供支撑,也就是经济学者常说的人口红利。这个趋势之所以能延续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农业生产率提高,土地上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何一心说。  成功有时也是一种障碍。何一心发现,农村对工业发展的支持,有时对城镇化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就地城镇化发育不足。  何一心分析,城镇化有两条路,一是农业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为工业和城镇提供劳动力资源的同时,自己也形成新市民;二是农业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农业工人化,在农业或其他工业形成一定规模后,推动城镇自然形成。  前者形成的大都市圈,许多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后者则由于规模小、分散,并没有引起社会太多重视。但他认为,后者正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作为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最应该倡导的方向。  他这个观点,与许多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此前,曾有知名学者指出,我国的春运潮、大城市病,甚至食品安全问题,都与过度依赖大都市、大城市的城镇化路径有关。  不过,学界也有一个共识:要想加速推动就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提高,这是基本前提。只有农业现代化了,才能为就地城镇化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加快城镇化进程。  对此,何一心很有信心。  多年来,何一心通过投资,已经走出了一条带动一地农民致富、推动茶产业初步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武夷山市创办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率先在当地提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推手。  其中,何一心认为,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市场化意识方面,最值得一提的亮点是成立有机茶叶合作社。  这个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有机茶叶生产经营者或者有机茶叶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有分析指出,这个为解决个体生产与全球市场的农业经济基本矛盾而自发形成的联合模式,是农村茶叶经营制度一次重大的革命。因此,国家还特别为专业合作社立了法。  何一心介绍说,为不断做大做强武夷山茶产业,发挥各方的品牌效应,实现互利共赢,2007年10月,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茶叶协会、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研究所共同组建了武夷山市星愿有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2007年11月17日,合作社在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正式签约,投资7000万元人民币在武夷山星村镇区等范围内发展有机茶园面积为1万亩。其中,一期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黄村村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并以黄村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茶园的发展。  茶叶质量不过关,一直受消费者诟病。这个专业合作社,正是为此而来。  据了解,武夷山市星愿有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以来,制定了有机茶叶合作社章程,建立有机茶叶合作社活动中心,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孙云副教授等茶叶专家对社员开展有机茶叶相关知识的培训,签订有机茶园管理合作协议,对社员的有机茶园所需肥料和农药进行统一管理,为武夷山有机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何一心说,合作社拥有茶园面积10000多亩,辐射周边农户茶园面积13200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得16000多户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增加农户收入达3亿多元。  ‘兜里有钱了,又不用出去打工那么辛苦。谁不愿意?’何一心摊开双手,笑着说,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故土难迁,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系所在。如果能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基础上,还能为我国文化传承做点事,你说这个产业值不值得做,应不应该继续做! ■■实践  农业也要高科技  科学发展可持续  一百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并不仅仅是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艺发明,而是一种不停运转的机制;创新理论的内核,是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方法变革的统一。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武夷山市星愿有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成绩,就证明这项机制创新的强大生命力。  这个机制的核心,在于降低了农户茶叶生产成本。这也是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的关键。  何一心说,有机茶合作社成立后,由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帮忙统一购买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和有机肥料,使社员享受比市场价更低购买有机农药和化肥的实惠,让农户统一使用,既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又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购进成本。  在此基础上,因为农药和有机肥统一使用,有效避免了农户滥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降低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保证了茶叶的卫生质量。这也成为解决我国茶叶生产痼疾的一个有力武器。  由于有扎实的质量基础,现在的武夷星公司的产品,陆续获得了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公司也逐步晋升为全国茶行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行列。  当然,一个创新机制的运作,需要一个链条。  何一心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合作社实行企业化运作,进行封闭式生产、工厂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做到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并要求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向合作社派‘驻场员’,指导整个生产过程,监督每个生产流程,确保茶叶品质,使茶叶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这个机制之所以能引起当地各方重视,还在于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何一心说,有机茶合作社为社员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不断在制茶技术上互相切磋,还在全社大事乃至全村为民办实事上共同探讨,密切了关系,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合作社、村委在村民、社员中的影响力。同时,合作社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有营销专家指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户是种养主体,企业则是深加工、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主体,两者是否能有机结合,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和质量。  对此,有20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何一心并不愿意多谈。他认为,企业做得再好,也是本分,核心是四头认可:消费者认可,不然就会亏了血本;茶农认可,不然就没了好原料;党委、政府认可,不然就没了好的发展环境;最后是股东认可,不然这生意就没法往下做了。  其实,为了这四个认可,何一心从一开始就下足了功夫。  他还记得刚来武夷山投资时遇到的一件事。那时当地收茶都用‘白条’而不是现金,这让何一心感到很奇怪:生意还有这么做的?他感到这不符合现代商业规则,也没顾别人的建议,当时就给公司订了一个规矩,公司经过确认收购的茶样,在7天之内就必须全部付现金给茶农。有一次,一位茶农带了一帮人过来,就想看看何一心到底是不是真的兑现承诺。何一心看那个茶农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想说什么又不好意思说的样子,现场拿出公司的购货卡,让茶农自己刷。  ‘他们很朴实,以前也没见过这样的。实际上,这只是正常的商业规则。’何一心回忆说,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一个举措,不仅打破了当地茶行业传统收购模式,也为公司奠定了信誉基础。  何一心也清楚,再好的信誉,也需要规范的公司治理和技术体系支撑。  他们因此筹建了标准化检测中心,完全满足企业自检的同时,也为合作社茶农提供从种植到加工过程中的农残监控。同时,武夷星投巨资引进国内同行业领先的现代化加工设备,建设了武夷岩茶乃至福建茶行业第一条自动化乌龙茶精制生产线,改善了传统的加工模式。■■建言  要素向农村倾斜  撬动农业飞跃  做农业13年,连续10年遇到中央一号文件,何一心很有感触,特别是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不过,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也有许多话想说,许多建议要提。  首先,是人才难得。  ‘我们公司给的工资,最高的30万都不止。但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何一心说,为什么?因为农村的生活很枯燥、信息也很滞后,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好的基础设施。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感觉生活质量不高,都不愿意来。  其次,涉农企业的硬件问题,比如生产基地厂房产权不好解决。  任何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基地,而基地必须有规范的加工厂房,才能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卫生质量,应该重视配套厂房的建设。何一心说,我国许多茶业企业的基地仅有林权证或是租赁,没有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及规划建设许可,以至于企业在基地建设的厂房无法取得相应的产权,难以有效盘活资产,影响了基地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何一心并非说说而已,他的心中,也想好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对于人才,何一心认为应该从多方位着手。  从财政角度看,国家应该把支持‘三农’的力量,一部分拿出来用于支持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或就业,比如给这些在农业企业或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前几年每个月发几百块钱的补贴,让他们的收入并不比在城市一同起步的同学少。他们买车或买房,是否给些优惠政策,等等。  从校企合作角度看,学校应该多鼓励农大的学生投身农业创业、实践,企业也愿意接收他们来实习。学生如果扎下心来实习,也容易直接过渡。如果没有这个过渡期,只在实习时接触几天,看到的只是农村的苦,产生了畏惧心理,他们毕业后很难来农村发展。因为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只要他们过了这个过渡期,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一定会喜欢在农村发展。  从政策角度,何一心认为,应该加快政策制度创新,解决外来人才到农业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以吸引各类各级专业人才走进和扎根企业,参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潮流,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难题。  ‘农业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大多数农业企业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因企业外部大环境的相对落后以及对引进外来人才的保障不够充分,造成不同程度的人才引进难。’  何一心说,建议对农业企业引进普通专业人才制定针对性的、具有较强吸引性的常态化激励政策,比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外来人才在农业企业附近的中小城市落户;出台外来人才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出台对农业企业的大学生和相关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等等。营造一种‘建设哪里就是哪里的主人’的氛围,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招贤纳才。  他认为,土地厂房等企业生产要素供给方面,应和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统筹考虑,一并解决。  据了解,产品品质稳定的企业,每年必须拥有固定的库存原料以满足产品生产的需求,但目前还没有相关金融部门对企业存货进行评估及抵押,无法形成资金的供应链循环。如果固定资产也没有多少是自己的,贷款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何一心建议,应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农业生产基地厂房产权问题,确保企业的生产投入稳定常效;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健全农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评估方法,使之切实适应现在的农业生产形势。  何一心针对两会中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在餐桌和田间,有一个过渡阶段,那就是涉农企业的生产和检测。如果能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配套实验室、检测室,就能更好地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问题。  何一心说,我们应该从基地种植的源头开始,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着手,进行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督,引导整体产业链健康发展。最可行,效果也最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配套的检测体系。  何一心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最后又特别强调,我们现在都已经意识到了,如果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只能是又一轮房地产化。‘农村强大了,国家才更好!农村的发展,也有助于解决当下诸多的社会问题,为国家的强大复兴奠定基础。’(来源:人民政协网)

查看详情

2013/03/12

南平电视台至我司采访企业标准化生产创建工作

11月7日,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郭远海接受南平电视台记者关于企业标准化生产相关问题的采访。 郭副总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们的茶从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制定标准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标准能够让企业持续性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要根据发展随时做出调整。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武夷星在执行标准和完善标准的路程上始终坚持。我们一心,你放心!

查看详情

2012/11/07

十年一剑武夷星 生态国茶大红袍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记者 王海霞 王风云 月明):只要对茶稍有了解的人一定都知道福建省武夷山大红袍,而六棵国宝级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更是在坊间被赋予了无数的传说和遐想。作为对‘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管理承制单位,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也在业界被作为标杆式企业。在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上,武夷星茶业派出了强大的阵容携其主力产品参展,前来参观展台的观众和客商络绎不绝,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大区总监王喆在百忙中接受了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记者的采访。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大区总监王喆正在向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记者介绍武夷星大红袍。(摄影 月明)  记者:好山出好茶,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公司产品的特点跟优势、茶区跟茶园的情况。  王总:武夷星是个比较年轻的茶企,发展至今才10余个年头。我们虽是新企业,但是起点高。我们进入茶叶行业就是看准了趋势,茶行业一个很庞大的商机。这些年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茶叶种植,因为种植是茶叶最根本的一个基础,我们首先要打好基础。这两年间,国家提倡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食品安全等等这类似的话题现在都提起来,而我们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在这样做了。刚开始很多茶农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采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比较笨的茶园管理方式,我举个例子:茶园间的草是靠人工除的,而不靠除草剂,这样耗费很大的人工,而且一下雨草又很快地长起来,成本很高。我们在茶园里不仅要占用茶园的土地,还要去种树,茶园边上的茶树还不能采摘,这些种植方法都是很多茶农在过去都没见过的,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机茶的一个缩影,也是现在生态农业最高的标准。现在国际上对茶园包括农业出口的要求,最高的也是有机标准,包括我们国家也提倡保证生态的完整性,有机就是保持最高的生态完整性。武夷星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也建立了乌龙茶有机茶园,通过了包括日本、欧盟、美国在内的所有通用有机认证,种植面积达到1300多亩。品质上从最早的种植已经保证产品的品质,能够从食品安全方面不出问题;另外一方面,茶品的标准化,茶叶最难做的就是品质,包装跟它的品质是相对等的,品质也是始终如一的。大红袍虽是我们的强项,但我们现在也在陆陆续续开发一些其他的茶类产品。武夷星茶业派出了强大的阵容携其主力产品参展。(摄影 月明)记者:武夷星作为国内大红袍的龙头企业,在打造品牌国际化方面都做了那些工作?  王总:我们推广的比较早。乌龙茶也是国家最后一批放开的农产品,我们是第一批获得了乌龙茶出口的资格证。2003年我们就积极的向国外拓展,我们首先在香港、新加坡、东南亚地区开始建立对外窗口,在香港已经有了3家专卖店,我们立志于打造品牌出口,体现中国茶的精髓,而不是沦为国外的原料。

查看详情

2012/06/27

广州荔湾石围塘街:街“三打”办迅速开展打击“武夷星大红袍”商标侵权联合行动(组图)

(广州荔湾门户网 见习编辑:刘嘉欣 编辑:熊然)根据省委副书记朱明国5月14日对石围塘街的批示精神:对辖内有知名品牌‘武夷星大红袍’商标侵权行为的茶叶店要进行清理整顿,该街马上采取行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指示。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及其他武夷岩茶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5月14日—5月22日间,石围塘街‘三打’办联合工商所、派出所、街道经济科、综治办等部门开展了3次假冒‘武夷星大红袍’商标专项整治行动、拉网式检查了辖内茶叶市场大红袍销售店,依法查扣侵权‘武夷山大红袍’包装空盒一批,指导规范使用大红袍商标茶业销售店10多家,引导茶叶经营者合理、合法使用和保护证明商标的意识,有力地保护了商标专用权。二是建立联动处理机制。街道强化与质监、茶叶管理、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对销售假冒伪劣茶叶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三是及时关心走访企业。5月22日,街‘三打’办还联合区综治办、公安分局经侦大队、龙湾工商所等到走访了‘武夷星大红袍’芳村分店,详细了解企业在维权过程中的困难和商标侵权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据该负责人介绍,‘武夷星大红袍’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集武夷岩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州区域的年销售额大概有1亿元,商标侵权行为对企业的形象、销售有所影响,自从该街开展打击‘武夷山大红袍’商标品牌侵权行动后,对武夷岩茶知名度、产销量及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图:街‘三打’办开展‘武夷星大红袍’商标侵权联合行动)(图:街‘三打’办开展‘武夷星大红袍’商标侵权联合行动)

查看详情

2012/05/23

热烈祝贺武夷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

11月29日,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传来喜讯,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星WUYI STAR及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这是武夷山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中国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很高知名度、良好的声誉、消费者号召力以及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商标。经中国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和保护的‘中国驰名商标’,不仅在中国国内将受到相关法律更大力度和更全面的保护,而且在任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遭到侵害时,均受到世界各国法律的保护。 从中国消费者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到中国名牌农产品,从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到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从农业产业化行业十强龙头企业到中国驰名商标,武夷星用十年时间成为了中国茶行业一颗璀璨的明星,成为了振兴武夷岩茶的行业领跑者。 中国驰名商标这一殊荣离不开在各个岗位辛勤奉献的武夷星人,正是有了大家虔诚、敬业、执着、感恩的心,才拥有武夷星每一步坚实的脚印,才拥有武夷星光彩照人的未来;武夷星的每一个发展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政策的有效指引,正是有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武夷星才能在短短十年之间不断壮大;我们拥有一群卓越的经销合作伙伴和万千喜爱武夷星产品的消费者,正是有了他们作为坚强的后盾,武夷星才能昂首向前,不断超越。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荣,令武夷星人欣喜振奋,在以后的每一个十年里,武夷星将坚定不移的秉承‘一心做好茶’的信念!我一心,你放心!(中国商标网http://sbj.saic.gov.cn/sbyw/201112/t20111202_121330.html11月29日发布的商标管理案件中认定的350件驰名商标通知,第211号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查看详情

2011/11/30

武夷星全新广告片8月22日央视播出

经过紧密的筹备与制作,武夷星全新广告片将于8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1+1》《新闻调查》《新闻面对面》《共同关注》四档栏目的广告时段播出,欢迎广大茶友届时关注。

查看详情

2011/08/21

武夷山大红袍:茶农人均纯收入1883元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采编:jiangyifeng)5年前,因为打不开销路,守着10万茶园,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几万茶农愁眉不展。然而,短短5年间,武夷山的茶企就由130家增到1300家,茶产业税收从200多万元增到2000多万元,整整增了10倍。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13万亩,茶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1883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是什么促使武夷山大红袍茶产销在5年间发生大逆转呢?卖茶要先卖文化‘2006年是个分水岭!那一年,很多茶农把多年积压的茶都卖光了。’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回忆说。2006年初,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大江南北,这部反映晋商创业历程的连续剧,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武夷山茶上。‘到武夷山贩茶去’被视为一段古老的文化,震撼着亿万观众。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敏锐地以《乔家大院》热播为契机,掀起了一股传播茶文化的热潮。  当年5月20日,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在福州美丽的西湖举办首场大红袍茶推介会。之后的5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省、市,举办几十场茶文化推介会,演绎大红袍茶作为皇家用茶、茶中之王的深厚文化内涵。  卖茶实际上是卖文化。茶文化的传播带动了茶产品销售,2006年,虽然价格不是很理想,但很多农户已经不再感到茶叶难卖了。  2010年3月,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等共同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表演《印象 • 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长达70分钟的采茶、制茶、斗茶故事,令来武夷山旅游的人们深深陶醉于大红袍茶的文化魅力之中,至2011年3月,已接待游客40万人次。  随着大红袍茶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接受,大红袍茶在全国市场逐年升温。2010年,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点超过4000个,全市茶园面积13万亩,茶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茶叶人均纯收入1883元。  做茶要先重质量‘质量是大红袍永远不变的主旋律。’近日,在武夷山最大茶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公司老总何一心介绍他的质量观。正是因为牢牢把住质量关,武夷星的发展才能一年一个大台阶,如今已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周边茶园1.32万亩,带动农户5152户。  为保证茶叶的好质量,市里出台了财政扶持等各项措施,支持茶企、茶农建设绿色茶叶、有机茶、无公害茶基地。仅2010年,省财政就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等注入近900万元的补助。此外,市里还加强农药市场管理,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生物调节剂等在茶园使用。  ‘质量意识已深深植入茶企之中。’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说,由于奖罚措施得力,茶农、茶企们已从被动转为主动,自主地高擎质量大旗。‘只要不做假,质量好,客户就很稳定。’茶农陈墩水有200多亩茶园,年产精茶1万多斤,由于注重质量,价格也公道,他对销路特别自信:‘客户自己都会主动上门来,不会丢。’对茶业质量的重视,直接体现在QS认证上。目前武夷山全市茶叶生产企业约600家,通过QS认证的有300多家,超过50%。其他的大批企业正在积极认证之中。  销茶最终是销品牌‘8月份起,将拿200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和七个主销区地方台投放广告,以推动“武夷星”品牌更上一个台阶。’何一心踌躇满志地介绍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武夷星公司今年向基地农户收储优质茶将超1亿元。  ‘武夷星’是大红袍最大的龙头企业,在何一心看来,提高品牌影响力正当其时。  然而,在武夷山,品牌意识并不只是像‘武夷星’那样的大企业才有。近年来,市里持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扩大品牌效应,提升‘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每年安排100~300万元用于全市茶业的品牌营销推广等工作。此外,强化品牌商标使用管理,对‘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制定会员制等管理办法。一系列措施,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型企业具备了品牌意识。销茶最终销的是品牌。如今,武夷山茶已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13个著名商标、66个知名商标。注册商标756件,新申请正在办理的商标963件。每一个品牌,都如同九曲溪边上一个个生机无限的景点一样,助推着大红袍这个茶产业走向新的辉煌!

查看详情

2011/07/13